【待旦】的意思是什么?【待旦】是什么意思? 什么待旦成语

【待旦】的意思是什么?【待旦】是什么意思? 什么待旦成语

【待旦】的意思是什么?【待旦】是什么意思?

【待旦】的意思是:待旦dài dàn 1.  等待天明。  ●《书·太甲上》:「先王昧爽丕显,坐以待旦。」  ●晋葛洪《抱朴子·君道》:「民困则多离叛,其祸必振矣。可不战战以待旦乎?可不栗栗而虑危乎?」  ●唐李贺《送沈亚之歌》:「请君待旦事长鞭,他日还辕及秋律。」  ●宋沈括《梦溪笔谈•艺文一》:「穆张尝同造朝,待旦于东华门外。」 2.  宋代宫中谓天明前的一段时间。  ●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七:「前代夜五更至黎明而终,本朝外廷及外郡悉用此制。惟禁中未明前十刻更终,谓之待旦。盖更终则上御盥栉,以俟明出御朝也。祖宗勤于政事如此。」★「待旦」在《汉语大词典》第4347页 第3卷 941★「待旦」在《重编国语辞典》的解释待旦dài dàn 1.    等待天明。   ▶ 《书•太甲上》:「先王昧爽丕显,坐以待旦。」   ▶ 晋·葛洪《抱朴子•君道》:「民困则多离叛,其祸必振矣。可不战战以待旦乎?可不栗栗而虑危乎?」唐·李贺《送沈亚之歌》:「请君待旦事长鞭,他日还辕及秋律。」   ▶ 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•艺文一》:「穆·张尝同造朝,待旦于东华门外。」 2.    宋代宫中谓天明前的一段时间。   ▶ 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七:「前代夜五更至黎明而终,本朝外廷及外郡悉用此制。惟禁中未明前十刻更终,谓之待旦。盖更终则上御盥栉,以俟明出御朝也。祖宗勤于政事如此。」

待旦的拼音dài dàn

待旦是什么意思

待旦

dài dàn1.等待天明。●《书·太甲上》:「先王昧爽丕显,坐以待旦。」●晋葛洪《抱朴子·君道》:「民困则多离叛,其祸必振矣。可不战战以待旦乎?可不栗栗而虑危乎?」●唐李贺《送沈亚之歌》:「请君待旦事长鞭,他日还辕及秋律。」●宋沈括《梦溪笔谈•艺文一》:「穆张尝同造朝,待旦于东华门外。」2.宋代宫中谓天明前的一段时间。●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七:「前代夜五更至黎明而终,本朝外廷及外郡悉用此制。惟禁中未明前十刻更终,谓之待旦。盖更终则上御盥栉,以俟明出御朝也。祖宗勤于政事如此。」

★「待旦」在《汉语大词典》第4347页 第3卷 941 ★「待旦」在《重编国语辞典》的解释 待旦

dài dàn1.等待天明。 ▶ 《书•太甲上》:「先王昧爽丕显,坐以待旦。」 ▶ 晋·葛洪《抱朴子•君道》:「民困则多离叛,其祸必振矣。可不战战以待旦乎?可不栗栗而虑危乎?」唐·李贺《送沈亚之歌》:「请君待旦事长鞭,他日还辕及秋律。」 ▶ 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•艺文一》:「穆·张尝同造朝,待旦于东华门外。」2.宋代宫中谓天明前的一段时间。 ▶ 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七:「前代夜五更至黎明而终,本朝外廷及外郡悉用此制。惟禁中未明前十刻更终,谓之待旦。盖更终则上御盥栉,以俟明出御朝也。祖宗勤于政事如此。」

用待旦造句

1.(瞿)式耜高兴极了,吩咐剩下的一个老兵进酒,秉烛待旦和(张)同敞销磨这个空城的一夜。(朱东润《张居正大传》第十四章)2.传统的练功方法很苦,“夏练三伏,冬练三九”,闻鸡起舞,枕戈待旦。3.天下至广,万机至猥,诚不可不矜矜业业,坐而待旦也。 ★《三国志 魏志 王基传》4.天下至广,万机至猥,诚不可不矜矜业业,坐而待旦也。 ★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基传》5.停了片时,宝玉便昏沉睡去,贾母等才得略略放心,只好坐以待旦。(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十七回)6.停了片时;宝玉便昏沉睡去;贾母等才得略略放心;只好坐以待旦。7.我即卑官菲食,尝胆卧薪,聚才智之精神,枕戈待旦,合六州之物力,破釜沉舟,尚恐无救于事。(明·史可法《请出师讨贼书》)8.毅夙夜在公,坐而待旦。 ◎《晋书·刘毅传》9.毅夙夜在公,坐而待旦。(《晋书 刘毅传》)10.这支英雄舰队;枕戈待旦;日夜守卫在东海前哨。> 以上内容由落丢网整理发布(www.luodiu.com)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
文章《【待旦】的意思是什么?【待旦】是什么意思? 什么待旦成语》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uodiu.com/info/3730/46103194.html